解放军高原服役的PCL
二战时期的德国步兵班,火力围绕着一挺MG42机枪展开。步兵班主要依靠这挺机枪进行火力输出。MG42机枪是"火力核心"。其他人,都是在伺候这挺机枪。该掩护的掩护,该供弹的供弹。
而现在的整个陆军,尤其是这样的陆军,也有火力核心,就是:火炮。
整个陆军主要靠火炮打击敌人,其他人、装备、武器,围绕火炮展开,伺候火炮。要是会玩英雄联盟就容易理解了,火炮是ADC,主要输出位置,其他人保护他,辅助他,让他安心在后排嗖嗖嗖......
普通步兵基本上都是“侦察兵”,负责当火炮的眼睛。在前方发现敌人以后,不是步兵冲上去玩命,而是呼叫炮火,让大炮消灭敌人。步兵手里的步枪、机枪属于自卫性质,实在躲不过去了,才自己开火。表面上看是步兵在跟敌人对射,很多时候是在自保,挡住敌人或者是在吸引敌人,然后呼叫炮火清除目标。地面战场,80%-90%的伤害是火炮造成的。步枪、机枪、狙击步枪、地雷、手榴弹这些东西加到一起,占剩下的百分之十,刚出头一点。
平时很多人说真打仗,自己要参军,这恐怕很难,因为早就不是小米加步枪的时代了。到了前线,会看做坐标吗?会使用通讯器材吗?会用激光指示器吗......普通步兵都是技术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
坦克、战车以及步兵在前面冲,探路,并且作为前方的钢铁防线,相当于游戏里的前排、肉。炮兵在后面跟着,AD。前方部队遇见硬目标,立即呼叫炮火,由炮兵消灭。
最近几年无人机很时髦,但还远远做不到取代火炮。无人机目前只适合小规模的游击战,打不了高强度战争。正规军一套电磁干扰、诱骗、烟雾、高射炮、近程防空导弹下来,再加上自己家的战斗机、直升机,对手的无人机毛都摸不到。武装直升机、攻击机虽好,但也做不到随叫随到。尤其再遇到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是大炮实在。这些年比较常见的景象是狙击步枪、RPG、无人机,但别忘了,这都是游击队、治安战。这套东西拿到中等强国之间打仗,一顿炮火覆盖就没了。
181是新炮,155mm口径,又是重炮,它是陆军新的火力核心。19年的阅兵中,以前陆军的当家花旦,05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没能参加,181卡车炮取代了它的位置,意味很明显。只有明白了这点,才能明白181炮的意义:整个陆军都要围着这门炮展开,还有新的122mm口径卡车炮,陆军的大当家和二当家。
所有媒体都低估了这门炮的份量。
作为整个陆军的火力核心,181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受重视程度可想而知,一定是最高级别、国家级别的待遇。所以稍微有点鉴赏力就能看出来,181是一门完美的炮。一定是顶级大师设计的,顶级工程团队打造的,也一定是试验场上千锤百炼下来的。这门炮非常非常好看:底蕴十足。
新的122卡车炮也非常漂亮,中工把炮已经玩的很通透了。
也不仅是155、122卡车炮,还有大量的轮式突击炮,现在连四轮的越野车上也要架上榴弹炮、速射迫击炮。可见炮在陆军里的位置。
卡车炮跟履带式自行榴弹炮比,造价会便宜不少。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坦克地盘、全封闭金属炮塔,成本上非常高。卡车做底盘,又没有炮塔,卡车炮自然会便宜。但是,这肯定不是陆军选择181的条件。因为它是新的火力核心,在这块不能研究省钱,再说现在也不差钱。
便宜,是所有卡车炮的特点,但不是181炮的特点。
所谓的精度高、火力猛也都是套词,能套到其他所有火炮上,05式完全够资格获得这些评语。这也不是181炮的特点。
181炮真正的特点、核心特点是:轻、快。
跟履带式自行火炮比,181卡车炮要轻的多。传统的牵引式火炮虽然炮本身轻,但需要卡车牵引,车和炮是分离的,行动起来会非常麻烦,影响行进和部署速度。卡车炮是把牵引车和火炮整合到成一体,行动要方便的多。
跟履带式自行火炮和牵引式火炮比,卡车炮轻便灵活,非常适合运输。空运、陆运、海运都很容易,可以快速的抵达战场。到了战场,依靠自身的卡车地盘,跑起来又很快,转移阵地很灵活。迅速到达位置,展开就打,打完就跑。既快又猛,生存率还高。05履带式自行榴弹炮虽然有封闭炮塔,底盘也很结实,但在现代武器面前,如果被发现被攻击,也根本扛不住。它不如181炮迅捷,所以生存能力恐怕是不如更便宜的181炮。
别忘了上面铺垫的,181炮是陆军火力核心。如果181炮变轻快了,其他装备还是笨重,那就没意义了。所以,在181炮的背后其实是整个陆军都变轻快了:15式轻型坦克,猛士越野车,加机枪、榴弹发射器、速射迫击炮、榴弹炮的那种,轮式突击炮、大八轮战车再加上火力核心181炮和122卡车炮、新式模块化火箭炮。整个陆军的这套装备也是非常好看非常漂亮的。
这样的陆军比以前的老式部队要先进的多:以快打慢。99式坦克、03式300mm口径火箭炮、04式步兵战车、05式榴弹炮......这些重家伙已经不吃香了,开始退居二线。
最近十几年,国产装备里面我最喜欢的,排在第一的是15式坦克,181炮排第二,歼20第三。虽然是三款不同的武器,但喜欢的原因是同一个。不过这时候谈武器性能、参数就上不去台面了。我喜欢15式坦克是因为它小,喜欢歼20是因为它大,喜欢181炮是因为它轻。而15式的小、歼20的大、181炮的轻是体现了同一个东西:
进攻!
小坦克、大飞机、轻炮都是用来进攻的。大坦克、小飞机、重炮则是用来防御的。所以,我这么喜欢15式、181炮和歼20是因为我喜欢进攻。我自然也喜欢有攻击性的部队甚至是民族......
以181炮为核心的陆军变轻了。在编制上,合成营、师改旅,编制变小,形成一支支小而强,小而快的部队。再加上运20、直20的服役,以及遍布全国的铁路、高速公路、船舶,陆军的速度要提高几个级别。这时候要打仗,陆军的坦克、大炮、战车可以直接空运到前线,24小时就到了。老式的重型装备,飞机运不了,直升机装不下,完全要走铁路、轮船,再加上是团、师的大编制,行动缓慢,可能要一个星期才能到,黄花菜都凉了。
到了战场上,这些新式的轻型装备的故障率也要远远低于重型装备。撒欢跑起来,来回穿插,重型装备也不行。所以重型部队适合守在原地,等敌人上来。
当年蒙古骑兵天下无敌,现在很多人依旧是津津乐道,总是谈蒙古骑兵在战场上用弓箭射击敌人,然后依靠战马快速进攻、快速撤退,让对手打不到自己,最后把敌人打崩溃。但这只是蒙古骑兵的小优势。在战场上依靠战马快速机动,叫战术机动。蒙古人最大的优势是战略机动。两万来人,每个人几匹马,看着浩浩荡荡打过来了。你全国动员,组织部队去迎战,他看你人多,直接就撤了。然后三两天突袭千百里,出现在你国家的另一端。这里没防御,他烧杀一通。你带部队过来支援,走半路,又累又饿,队伍散乱,他突然又杀过来,直接崩盘了。
而现在的轻装部队和蒙古骑兵完全是一个道理。最大的优势是:战略机动。
就像跟印度对抗,一天一夜运上去一个步兵师。哪里有问题,轻装部队可以迅速的出现在哪里。你准备在正面决战,轻装部队一夜之间插到你侧翼去了。还有,看着还算可以,部队正常部署,也不是太紧张。但真有事,轻装部队坐着运输机、直升机、气垫船,杀过去是按小时计算的。让99坦克这类的重装部队过去,那可费劲了。
有人会觉得轻装部队进攻,打不过人家的重装部队。这不对。
战略机动优势!
轻装部队进攻会选择敌人防御薄弱的破绽位置,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把部队投送过去,再打身后。对手的重型部队回头再赶过去,整个防御体系就乱了。还是蒙古骑兵的道理,可以在你运动的过程中,找机会打你。交手的时候,也是蒙古轻骑兵打欧洲重甲骑士的情景再现。
近代100年都是处于挨打、防守的状态。即便是99坦克,也是为了抵御北方的装甲洪流设计的。现在陆军开始变轻,空军开始变大,是在由被动防御向主动进攻转变:攻防兼备。这是我喜欢进攻的原因。
现在天上有歼20、歼16、歼11这些大型战斗机,作战半径很长。地下有15式坦克、181卡车炮组成的陆军,有一定的打出国境的能力。太远还不行,但印度、朝鲜半岛够用的。统一更是不在话下。轻型部队可以快速打过去,等对手反应过来,大局已定。用重型部队,速度慢,会给对手留下准备时间,这就得靠牺牲人和装备,堆过去,损失就大了。
近代100多年,到了15式坦克和181卡车炮的时代,才算重新有了主动出击,打出国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实力。075两栖攻击舰快完工了,再加上071舰,气垫船,这些装备和181炮、15式坦克都是非常搭的,可以把陆军、海军陆战队投送到更远的战场。当然这还得慢慢来。
而且181炮细品起来有意思。它其实早就服役了,但一直处于高度保密状态。跟印度对抗,一列列火车拉着181炮上前线,这才算露出些端倪。19年阅兵才正式公开。15式坦克也是遮遮掩掩。高大上的歼20,从首飞就被媒体关注,一直处于公开状态。
这是不是有点意思?歼20这么高端的飞机不保密,卡车炮、轻型坦克这类不起眼的装备反倒要保密?
因为181卡车炮、15式轻型坦克确实需要保密,这些陆军轻型装备进攻的意味太明显。苏联以前实力强,处于攻势地位,所以他装备40吨级的中型坦克。西方国家处于守势,装备60吨级的重型坦克。现在俄罗斯实力大幅度萎缩,搞了重型的阿玛塔坦克,这样一来大家都放心了,你准备守。最近德国搞了130mm口径的坦克炮,能装这种炮的,也一定是重型坦克。一夜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也能看出,德国人准备守。
但搞30多吨,105mm口径主炮的轻型坦克和181卡车炮,肯定会刺激到别人尤其是邻居,所以要低调、低调。等到印度,15式坦克、181炮整列火车的运上去,咋回事,印度自己心里也就明白了。
现在,181卡车炮的真正实力还没被开发完全。等运20大规模装备,甚至是重型直升机到位,又是另外一个场面。特种部队先控制机场,然后几百架运输机直接把坦克、战车、卡车炮运过去......不走铁路,重型直升机把卡车炮吊到敌人侧翼......
空中化是陆军的未来。以后的陆军要能飞起来。不走铁路、公路、水路。坐着运20、直20以及未来的其他飞行器,直接飞过去。追求的就是一个字:快。而飞起来的前提是得先变轻。所以,181卡车炮、15式坦克再精彩也只是预告片,重头戏还在后面。
而一聊15式坦克、181卡车炮就是上高原,南方水网稻田……太表面了。这两款装备万能,平原、沙漠、丘陵、海岛、半岛、次大陆……都上得去,很快的那种。
阿尔法特种部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
2001年7月31日,一辆满载40名乘客的大巴车,平稳地行驶在俄罗斯南部斯塔夫罗波尔山区。舒缓的音乐让一早起床的乘客们昏昏欲睡,车厢中没有任何人说话。
时间来到了早上7:00,愈发明亮的光线让司机心情逐渐放松了下来。突然,后面几辆越野车闪着超车灯冲了上来,一个急刹车停在了大巴的前面。大巴司机使尽了全身力气将制动踩了下去。强大的惯性把熟睡中的乘客抛了起来,重重地摔在地上。
从越野车上下来了一伙全副武装的彪形大汉,强行登上了大巴车,将40名乘客劫为,并威逼大巴车驶到附近的矿水城机场。面对劫匪手中的机关枪、炸弹和TNT高能炸药,乘客们只得乖乖束手就擒。
这件事发生后,警察们迅速赶到,包围了大巴车。
凶残的劫匪开枪打伤一名乘客,并扔出窗外。声称晚9时是最后期限,必须满足他们的所有要求,否则射杀所有乘客。
晚8 时许,俄罗斯特种部队出动,发动了强攻。竟然在30秒内就结束了战斗,被全部安全救出。
这支特种部队,就是让恐怖分子闻风丧胆的俄罗斯反恐特种突击队“阿尔法”。 他们承担着抓捕间谍、解救、击毙恐怖分子的重任,成功完成了数百次特殊任务,可以说屡建奇功、鲜有败绩。
(网络配图)
那么,这究竟是一支怎样的部队呢?
一、精挑细选的“阿尔法”队员。
“阿尔法”特种部队队员的选拔条件十分苛刻,最初的队员全部来自于克格勃。后来逐渐放宽了选材范围,但标准却没有丝毫降低。队员的年龄被严格限定在22岁至27岁之间,必须接受过高等教育,最好毕业于军事院校。这样人具有成熟的思想、强健的体魄和精明的头脑,才能在极度危急时刻做出最佳选择。
在初选入围后,队员们还要参加面试和体能测试。既要测试其智力水平,还要看其是否达到体能测试标准。更重要的是,看其身体条件是否具备发展潜力。
最后,心理测试委员会对队员的嗜好、人际关系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都要给予考察。同时,有关部门还要对应征者的履历和档案进行审查,以防止那些有劣迹的人混入。
(网络配图)
二、炼狱般的技能训练。
“阿尔法”队员的服役年限最长10年,其中有一半的时间是在训练。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体能训练、基本技能训练、心理训练和特种技能训练。最终会将队员们培养成既具有强悍单兵作战能力,又能最大程度地协同作战,还具备大无畏牺牲精神的反恐利剑。
就以射击技能训练为例,每名队员每天要射出大约300 发子弹,几年下来就会有几十万发实弹训练的经历。因此每个“阿尔法”队员都是百步穿杨的神。
队员们往往还会被只身置于原始森林、大漠戈壁等险恶环境,以锻炼其在极端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同时,“阿尔法”实行每月考核制,凡是没有达到训练要求的,会惨遭除名的厄运。
通过这样魔鬼般的训练,特种队员们个个都身怀绝技,他们能连续做200个俯卧撑,有着过目不忘的记忆,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驾驶飞机、汽车、船只等,拥有擒拿格斗、攀岩涉水、投弹射击、跳伞越野等各种技能。
三、装备精良,武器先进。
“阿尔法”队员均配备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能保证他们在1.5小时之内赶到事发地。还配备有马卡洛夫手枪、微型、多用途匕首、特制手榴弹等。
近年来,随着反恐斗争形势日益严峻,队员们装备了新型防弹背心、短身枪、夜视仪,以及能打击隐藏在建筑物和障碍物后面的恐怖分子的新武器。最近,“阿尔法”队员还配备了能干扰恐怖分子遥控的电子按钮。
(网络配图)
四、战功赫赫,声名远扬。
“阿尔法”的第一次战斗是在1979年7月,一名恐怖分子携带炸药潜入美国驻苏联大,威胁美方人员护送其安全出境,否则炸毁。“阿尔法”接令后火速出击,不费一枪一弹擒获恐怖分子。
1979年12月,“阿尔法”被派往阿富汗,要求快速攻占阿富汗内务部大楼和总统府。结果,30名“阿尔法”特种队员不但干净利落地占领了目标,还顺带俘虏了阿富汗总统阿明。
1981年,全副武装的两名恐怖分子劫持了28名学生。“阿尔法”发动闪电战中,成功狙杀了恐怖分子,学生无一伤亡。
1983年,恐怖分子在第比利斯市劫持飞机,“阿尔法”兵不血刃地救出飞机上的全部57人。
1988 年12 月1 日,几名恐怖分子在苏联南部,劫持了一辆大巴车上的31 名小学生和1名,“阿尔法”和劫匪了一天一夜,最终迫使劫匪自动放下武器,全部获救。
1995年,“阿尔法”在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闪电般地解决了莫斯科红场劫持案。
1996年,“阿尔法”在基兹利亚尔市营救出被车臣匪首杜达耶夫扣留的3000名。
最为精彩的是莫斯科剧院解救战斗。
2002年10月23日晚,车臣恐怖分子劫持了正在剧院看戏和演出的800名,携带了130 公斤的炸药和两枚152 毫米口径榴弹炮炮弹、18 枚手雷,并让18名女绑匪身系炸药包,混在人群里随时充当。
“阿尔法”队员声东击西,从剧院后门冲入,经过数十分钟激战,全歼50余名绑匪,成功解救出。
从成立至今,“阿尔法”的人数已由不到30人发展到了如今的700人。这支强悍和神秘的俄罗斯特种部队,依然是俄罗斯当下不可或缺的反恐利剑。
(参考资料:《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
国内现役警察所持的枪械有哪些
我国警用枪械太多了,大体讲一讲,把露脸较多的说一下吧。
国产05式9mm警用转轮手枪
目前比较普遍的是9mm警用转轮手枪,多用于基层使用。容弹量6发,可以使用橡胶子弹,杀伤能力较弱,故障率较低。这种枪在推广上被赋予了很大热度,汰换了不少老式,为警察队伍装备的标准化也立下了贡献。但过低的杀伤力和弹容量一直都很有争议。一方面认为警枪就应该低杀伤,但另一方面拿出以前的事例认为过分低杀伤和低弹量镇不住邪,这枪威力比“小砸炮”都差。
54式7.62mm手枪
54手枪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装备时间50年,是我国最为庞大的手枪家族之一。
建国后,我国兵工厂1951年仿制了苏联“托卡列夫”战斗手枪,之后在51式基础上改进出了54式手枪。这种手枪的原型历经二次大战的战火考验,机构可靠,杀伤力强大,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在很长的时间内一直都是全军和警察的标准装备。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威力手枪越来越不适合警用,54手枪威力过剩,容易误伤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很早54就在逐渐淘汰,目前警用装备量已经很小,多为缉毒警察、边防等使用。
54其实有不少改型,比如使用9mmx19帕拉贝鲁姆弹的品种,以及加大握把双排14发供弹的213A型,显然国内已经意识到弹容量和停止作用问题。不过这些后来的枪型大多作为外贸出售了。
77式7.62mm手枪
77手枪是1976年济南军区修械所专门研制的一种手枪,据说一些残疾老军人的单手揉枪上弹动作启发了研究人员制作出这把枪。它的扳机护圈和套筒是一体的,只要用手指大力扣动扳机护圈,就能单手完成上弹动作。
这种结构参考了德国战前的西奥多.贝尔格曼武器厂生产的利格诺斯3A型6.35口径手枪,上图就是本尊。
77手枪的大小和外形有点接近64手枪,它发射的也是64的7.62×17mm 手枪弹。早期的77被用于指挥员防身武器,公安队伍随即也大量采用。它最令人郁闷的地方是“夹手”,也算是耍帅之余的代价。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的黑帮一度也很喜欢这种武器,小巧好藏,单手上弹,与54一起被称为“大/小黑星”。
今天的公安队伍里还有相当多的77手枪。
64式7.62mm手枪
64手枪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把手枪,1964年定型,但磨到1980年才规模生产定型。我国广大公安干警对这把枪绝对是有感情的。
它被称为“小砸炮”,因为威力一般,声音不大像放鞭炮,身躯也小巧玲珑。因为美观度不错,64还曾经被作为国礼送给外宾。
威力不足、停止作用小是64最凸显的毛病,也因此引起了国产9mm转轮手枪的非议。64的服役历程中经常发生多枪打不死人甚至十几枪打不死人的事件,这主要是因为64式手枪弹的缘故,前面的77手枪也一样有这个毛病。
QSZ92-9式自动手枪
俗称92式,警用9mm,军用5.8mm,但实际上这把9mm的型号比军用5.8mm出来的更早一些,两款枪都是为设计的,但更青睐5.8mm口径,停止作用更好的9mm后来成为了公安的武器。这把枪多装备公安特警和边防,基层基本是见不到的。其实也有9mm的92-9型存在。
92式发射DAP92子弹,或者干脆就是帕拉贝鲁姆手枪、鲁格弹。容弹量达到15 1的数量,远超之前全部手枪。
国内发达城市的特警队伍很多都已经换装了92G-9型,该枪吸取了前些年92式的一些使用经验和问题,对供弹系统改进,集中对弹匣易掉落、弹匣加工精度、多顶弹问题进行了修正。同时将双排双进弹匣改成了双排单进,增加了供弹可靠性。为了解决双排单进弹匣的上弹问题,还特设计了装弹器。另外还加装了皮轨、增添了电子标签等等设置,现代化成分很足。
泰瑟枪
泰瑟枪其实就是电枪,我国警方其实早就有装备这些非致命武器。上图的是武汉经开永旺商的巡警,他们配备的泰瑟枪是公安部从美国进口的。
这种电枪会射出“飞镖”扎中人体,然后连接的导电线会迅速释放电能,实际是个远距离的电棍。而且其代价不菲,每只枪大约3万,打一枪300,只能打5米,还带保质期。一般这类枪械都归于防暴枪内,根据武汉警方《关于配置使用泰瑟枪实行双枪巡逻强化社会面管控的意见》的说法,主要用于对付妨碍公务、阻挠民警执法、致幻、醉酒、肇事肇祸精神病人行凶等有暴力倾向行为的违法犯罪人员。
除了装备最广泛的各种手枪外,各种长枪也是我国重要的警用装备。
95式突击步枪
95式突击步枪是警用轻武器中威力比较巨大的部分了,边防、特警都有装备。用于那些比较严重的事态。对付有防弹衣的匪徒时,手枪可能就不那么靠得住了,必须95出马。
79/85式狙击枪
79式狙击步枪是一款半自动的高射速武器,为我国战场上缴获的苏联德拉戈诺夫(SVD)狙击步枪仿制而来,81年批量生产。特警在拯救、反恐等活动中多有79式的身影,是警察队伍中数量相当多的一款狙击枪。
85式是79的进级型号,但修改很少,主要在于瞄具和配件的变化以及工厂生产线工艺,一般人简单的从外表很难分辨,只认为85可能更精准一点。一般国外统称79,也可统称79/85。
79式
79式也是公安队伍中数量非常多的一款武器。它重量轻、精度好,但人机工程很差,换弹纰漏多,射速也有些过快,1000发/分钟的速度让20发弹匣2秒不到就能打完,弹匣更换扭居然在右边,战术能力非常差。
85式
85式是79式的后继型号,总体上面吸取了79的许多毛病,增加弹匣装弹量,射速控制在了800发/分钟内。但它的精度有问题,还容易出现枪机不到位就复进,造成单发变成连发的情况,虽然指标优于79,但易用性和精度还不如79,军警方面对这把武器都有装备,但也都不多说什么。
05式微冲
目前许多一二线城市的特警队都装备了大量的05式微冲,不过这把武器其实也是军用改警用,并不是很适合警队使用。这把枪的军用战术能力还不错,但警用总有点不那么专业,比如换肩瞄准能力、无托布局带来的抬枪换弹问题等等,对城市作战相对不那么友好。
拐弯枪
拐弯枪其实是个枪械的附加系统,它的火力核心是一把92手枪。这种东西现在很多所以无需多说,无非是利用前后机械的扭转能力和光电观瞄系统攻击拐角的敌人,特警中多次展示了这个武器。
防暴枪
我国警用武器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防暴枪,其实大部分就是霰弹枪,还有榴弹发射器之类的组成,多用于发射弹、橡胶弹等等,类型比较繁杂,各地装备情况也不一样,这里就放点图片,不赘述了。
下图是一把97式防暴枪,是一把典型的霰弹枪。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警用防暴枪发射的多是18.4mm,比国际标准的12号霰弹小0.1mm,有的人认为能发射12号弹,但《97式18.4mm防暴枪培训纲要》中明确说明了“不能发射12#猎枪弹。”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尽量把露脸多的东西说出来了,您肯定也还有补充的,不妨交流一下。希望我们国家的警察武器越来越精良,更好的保卫财产的安全。